符拉迪沃斯托克大学举办人工智能教育活动

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大学,为期一日的“善行人工智能”区域项目生态系统教育强化活动圆满落幕。作为该活动在远东地区的首个承办平台,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大学为来自各地的学员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活动期间,主办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善.俄罗斯”协会副主席、公民社会发展学院“善里”院长玛丽亚·阿方妮娜,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青年事务机构负责人罗曼·科夫巴斯,以及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志愿者中心负责人索菲亚·加夫罗共同介绍了项目的目标与任务。

玛丽亚·阿方妮娜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如此规模的教育项目,覆盖范围从远东延伸至波罗的海。预计将有超过5000名青年参与其中。在项目框架下,我们将推出一系列旨在培养现代志愿者所需实践技能的子项目。”

她还补充道,目前已有850万名志愿者在“добро.рф”平台注册,注册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也达到18.3万个。

索菲亚·加夫罗结合自身经历指出:“我曾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志愿者中心负责人,深知大学和地区对志愿者运动的支持至关重要——无论是活动平台、教育项目、奖学金还是全俄范围的交流机会。最重要的是,这种支持面向所有人开放。如今,任何一个人,无论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都能成为志愿者。”

罗曼·科夫巴斯强调,滨海边疆区素来以活跃的志愿者群体著称。如今,志愿服务已覆盖各个年龄段人群,从长者到幼童皆有参与。他透露,自己甚至认识一些年仅六岁的小志愿者。

活动当天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育项目的开幕式收尾。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大学校长负责经济与人事政策的副校长伊利亚·别德拉乔克向在场学生和嘉宾致欢迎辞:

“对我校而言,志愿服务是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旨在培养心系城市、边疆区乃至国家命运的新一代青年。明年,ВВГУ志愿者中心将迎来成立15周年。这些年来,已有成千上万志愿者通过该中心投身公益。自2025年1月以来,我校志愿者已完成113项善举。我谨代表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大学校长塔季扬娜·特列宁耶娃,欢迎各位的到来。祝愿大家今日收获满满,并在志愿服务道路上不断有新的发现!”

本次教育强化班的学员包括高校新生,以及来自学术学院、信息与创意技术学院、服务与设计学院的在校学生。他们系统学习了现代人类智能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志愿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了这些模型在志愿活动、项目领导及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讲座嘉宾阵容强大,包括公民发展学院“Добрино”院长玛丽亚·阿夫洛尼娜、沃洛格达国立大学志愿者中心负责人索菲亚·加夫罗、志愿服务资源中心副负责人丹尼尔·塞诺戈诺夫和阿尤娜·次仁扎波娃,以及远东与北极发展公司地区发展项目负责人。

研讨会内容涵盖多个方面:

“ДОБРО-мир”——一个基于信任、责任、福祉、资源与交流的社会系统;

现代人类智力模型(涵盖理性、情感、资源、社会情感、适应力、意志与精神维度)及其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各类智商模型及其在推动现实变革中的应用;

个人成长与社会转型的实用工具;

“Добро.рф”平台为志愿者提供的各项机会。

索菲亚·加夫罗总结道:“如今选择参与志愿服务是每个人的自主决定。新一代大学生具有清晰的个人边界,他们不会盲目跟风。正因如此,当他们有意识地选择参与,便是真正致力于共创理想的生活环境。”

背景信息:

公民社会发展学术机构“Добрино”是“Добро.рф”生态系统中的联邦级全年制教育中心,专注于推动公民社会、志愿服务及相关传统的发展。该中心于2024年4月4日由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亲自揭牌成立。“Добрино”项目由“Добро.рф”协会与汉特-曼西自治区政府共同推进,并获俄罗斯青年事务署支持。

预计到2025年,“Добрино”将举办27场教育活动,吸引6000人参与。在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支持下,“善举”教育项目已促成24个由特别军事行动退伍军人及军人家庭成员发起的公益项目落地,并成立了6家新的非营利组织,专注于前线援助、军人及其家属支持、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保护。此外,在俄罗斯总统办公室与国家原子能公司协助下,与ВАРМСУ合作推进的“善城”项目,也为俄罗斯多座城市的团队提供有力支持。今年九月在汉特-曼西斯克举办的“Добрино”青年公民社会发展论坛,成功为500名参与者搭建起探讨非营利领域发展的交流平台。